為進一步推進《山東省南水北調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受省人大常委會委托,8月22~26日,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戰樹毅、副主任委員宋玉山及辦公室主任閻學平帶領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兩路,分別對青島、棗莊、東營、煙臺、濟寧、泰安、聊城等七市貫徹實施《條例》情況進行執法檢查。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省南水北調局局長王安德,省南水北調局副局長羅輝及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全程陪同檢查。檢查組深入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廣泛聽取意見,實地察看了干線工程運行管理、配套工程建設管理和執法情況,分別聽取了有關市政府及財政、水利、環保、國土、物價等部門工作情況匯報,并與有關市人大、市政府及各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交流座談。
檢查組充分肯定了各地市在貫徹落實《條例》各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自《條例》頒布施行以來,各市積極宣傳貫徹、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法規體系、強化依法管理,各項工作扎實有效。我省南水北調工程自通水以來,累計從江蘇調水11億立方米;同時應有關地市要求,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及時完成了向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市應急供水,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南四湖、東平湖、小清河生態補水等臨時調水任務,有力配合了全省應急抗旱、生態保護工作;通水以來,按照國家規劃確定的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等主要考核指標評價,全線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為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撐。特別是《條例》實施一年來,南水北調干線工程依法安全平穩運行,配套工程加快建設進度并將于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構建起覆蓋全省的“T字型”骨干水網體系,為全面發揮南水北調綜合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檢查組指出,我省是我國北方地區資源性缺水最嚴重的省份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需水量還在不斷增加,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依照《條例》有關規定,認真研究解決建設和運行管理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使工程建設管理真正走上法制化軌道。下一步,要強力推進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和地下水壓采工作。逐步建立起區域綜合水價形成機制,完善反映水資源緊缺程度、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水價體系,實現同一區域不同水源用水同一價格;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逐步采取“控采限量、節水壓減、水源置換、修復補源”綜合整治措施,統籌配置當地地表水、外調水以及非常規水等各類水源,置換和替代超采區地下水供水水源,真正將地下水禁采、限采規定落到實處。抓緊出臺南水北調水費征繳管理辦法,進一步理順水費征繳機制,確保工程運營資金盡快落實到位,以滿足還貸和工程運行需要。建立水質保障聯動機制,繼續深化和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加強環境執法監管,研究建立工程沿線生態補償機制,扎實細致做好水質保障工作。督促各地加快配套工程掃尾,并盡快消納引江水量,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突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工程安全穩定運行。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貫徹實施《條例》的社會氛圍。